旧金山大学 Stephen Kraus 教授做了一项研究(下图),左侧纵坐标是比特币的价格,右侧纵坐标是比特币搜索的频次强度。
2021 年 6 月及以前比特别价格和搜索强度呈现了较大的相关性。而 2021 年 6 月之后,相关性差一些。但也受到大环境影响,例如 SEC 对 Coinbase 诉讼等。
#舆论造势影响价格
受制于经济形势,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在 2022 年下半年掀起裁员潮。但贝恩咨询认为从就业市的职位发布数据看,有六类科技类岗位会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分别是:(1) 云计算;(2) AI/ML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3) 数据科学;(4) Web3;(5) 客户成功;(6) 网络安全。
留意下图六类岗位的纵轴数量级差别。Web3 虽然增速很快,但其数量级是其他五类的大约二十分之一。侧面也反映了 Web3 仍然还处于一个很小的规模水平。
WSJ 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市场份额变化。2021年及以前,火币(Huobi)和币安(Binance)双雄并列。
随着监管对加密货币交易的限制,情况发了了变化。
只是感慨,前段时间轰轰烈烈陷入危机的 FTX 原来份额那么低 ……
Ethernodes 的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 62% 以太坊节点托管在云服务器之上。根据更早的一些消息,AWS 在这些云服务器中占了相当高的比例。
以 AWS 为代表的云计算是 “高度中心化” 的,而区块链和 Web3 应用又是秉持 “高度去中心化” 理念。
那以太坊这种情况,是算中心化呢?还是去中心化呢?
有朋友给了我一句话:心理上是去中心化,生理上是中心化。
根据 FBI 的数据现实,针对美国的网络欺诈和诈骗事件在不断攀升。仅 2021 年,美国网络犯罪投诉数量就超过 84 万起,损失超过 69 亿美元。
加密货币市场也不例外,根据 WSJ 的报道,2021 年美国加密货币投资者报告因为诈骗损失了 4.29 亿美元。
附件来自华泰证券,其对比了 Web3 当前状态和全球互联网发展历程,主要是从用户数角度。
通过历史类比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手法,方便后人去找位置。尤其是适合心虚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失)的投资人,担心错过下一个巨大机会。当然,此类方法如果要举反例也是很容易的。
看到这张图,我们也想到了一点差别:
Web 1.0 那个时候有相当长时间没有商业模式(或者有少许广告,但量很小),更多还是靠爱好者和兴趣驱动,即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因为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Web3 从比特币等各种加密货币,即便各种应用也都和加密货币有关联。所
Pew Research Center 的最新调研表明,有 16% 的美国曾经投资过加密货币,诸如比特币或者以太坊。
18~29 岁的年轻男性中,有 42% 的人投资过或用过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经历了过山车般的爬坡与下滑,根据 CoinMarketCap 的研究,比特币距离峰值跌去了三分之二以上。
整个加密货币再 2021 年 11 月的峰值市值约为 3 万亿美元,现在也跌至不到 1 万亿美元。
不仅加密货币,整个 Web3 都是强调 “共识经济”。现在共识面临挑战。
罗宾 5G 社群的成员应该都经历过 Web 2.0 时代,而一部分资深的成员经历了完整的 Web 1.0 时代。
现在也许要进入 3.0 即 Web3 时代。
当然,概念整体还处于早期的状态,还充满不确定性。就概念本身,Benedict Evans 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类比:
(1) 角度 I:Web3 是下一代的互联网。
Web 1.0 时代是用户浏览网页,内容发布商赚钱;Web 2.0 时代是用户创造内容(博客,自己传视频等),互联网公司赚钱;Web3 时代可能是用户创造内容,用户来控制网络和赚钱。
区块链和去中心化体系设计是 Web
Benedict Evans 在其 2021 年度报告中,提及两个关键概念的 rebranding(重命名)或 Redefine(重定义)问题。
一个是 “加密货币” -> “ Web3”,另一个是 “VR/AR” -> “元宇宙 Metavserse”。
概念的升级,通常意味着重新定义了一个更大的愿景目标。
当然,一个典型的技巧或者 bug 是:时常有一些 case,说自己处于伟大愿景的第一步,受众或者投资者感觉伟大要开始了。然后事实上就永远停留在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