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销售收入是衡量一家机构商业化人效的关键指标。对于高速成长的创业公司,一般是用年化收入(ARR)来除以员工数。
附图是 Rule of Thumb with Palle Broe 根据公开披露信息对 AI Agent 公司的排名,人均百万美金 ARR 的公司有八家,分别是:Cursor、Midjourney、Chai、Lovable、Gamma、OpenEvidence、HeyGen 和 Cognition AI。
BCG 预测全球 AI Agent 的市场空间将从 2024 年的 57 亿美元提升到 2030 年的 521 亿美元,涨幅接近 10x 倍。
从技术类别看,最大的技术类别是机器学习、NLP 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
风险投资机构 Altimeter 提出一个预测:对比 1 亿人次搭乘 Level 4 的自动驾驶汽车,1 亿人拥有自己的 AI 秘书(通过 AI Agent)操作自己的电脑会更早实现。
其认为对比 AI 自动驾驶汽车,AI 自动操作你的电脑会更容易。
随着 AI Agent 和 Agentic AI 的兴起,产业对 AI 用于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给予很高期望。
IDC 咨询公司认为,到 2028 年全球基于 AI 的自动化市场可达 199 亿美元。从部署类型看,在 2024 年之前,本地部署占比更高;而 2025 年之后,云端部署的占比会显著提升。
IDC 咨询公司研究认为,2025 年全球流程自动化的市场空间为 520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会提升到 1,024 亿美元。
这其中,软件系统的自动化和劳动力自动化是两个主力的方向。
这也正好是 AI Agent (智能体)或 Agentic AI 希望发挥作用的领域。
在 BCG 针对国际市场企业高管调研中,围绕 AI Agent 在企业承担中心或者辅助角色,平均 32% 的调研反馈会是,还有 35% 反馈会进行探索。
74% 的美国企业高管认为 AI Agent 会在其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 模型上下文协议) 被类比为 USB-C 接口,由 Anthropic 于 2024 年 11 月提出,希望实现不同大模型之间、不同应用之间的校准化交互,类似 “AI 领域的 HTTP 协议”。
能否成为事实上的标准,需要看产业各方是否达成共识。而如何达成共识是一门大学问。
从 GitHub 评分看,MCP 在 2025 年 3 月以后开始加速上扬,可能得益于 OpenAI 和 Google Gemini 宣布支持 MCP,以及 Manus Agent 产品出圈的影响传播。
OpenAI 预测其收入有可能在 2029 年突破 1,250 亿美元,在 2030 年突破 1,740 亿美元。围绕这个数字的可行性,业界存在不同观点。
附图来自 The Information,关于 OpenAI 未来收入的构成。无论数字是激进,还是保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点:
以 OpenAI 这家代表性的大模型公司为例,其收入增长的最核心来自面消费者的 ChatGPT。这体现了拥有一个 Killer App 的重要意义。
而过去两年,有一种叙事逻辑,ChatGPT 只是一个应用示例而已,而各行各业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创新将会创造巨大的前景,而这些第三方创新
全球业务流程外包 BPO 在 2024 的市场空间为 3,000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超过 5,250 亿美元。
BPO 的特点是 “大量单调又重复的流程运转工作”,例如:客户服务支持、IT 外包、财务外包等。而 BPO 的乙方服务方,通常会消耗大量的人力。
风险投资机构 a16z 认为这些工作对于 AI Agent 而言,有大量替代和发挥的空间。
AI Agent 智能体是当前的热门话题。@rakeshgohe101 绘制了一张图展示冰山之下的不同层次。除了巨头之外,大量初创公司也在找细分空间的位置。
需要留意的是,领先公司貌似更愿意以 full stack 全栈的方式来做 AI Agent。毕竟互联网行业,自古以来用户入口是最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