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 研究显示,中国大陆在 2023 便利店门店总数达到 32.1 万家。而 2015 年全国便利店只有 9.1 万家,便利店的大发展始于 2017 年。
从便利店企业品牌角度,美宜佳、易捷、昆仑好客位居前三名,门店数在约两万家及以上。
EY 的研究显示,2023 年中国大陆便利店门店数量突破了 32.1 万家,对比 2022 年的 30 万家又增加了 2 万余家。
从单店覆盖的人口角度,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均在 1000~2000 余人,中国大陆目前为 4000 多人/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1971 年星巴克在西雅图开设第一个门店,一直到 1987 年都维持在接近个位数的门店数。
1992 年门店数达到 140 家前后保持了高增长态势。到 2023 年全球开设了 3.8 万家门店。
门店规模数量对于消费者触达,以及供应链成本控制都极为有利。目前中国境内也有六个品牌达到了 1 万家的规模。所谓 “万店” 会成为一个关键指标。
附图展示了咖啡店品牌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位。星巴克在 142 个国际和地区中排名第一。PRET 和 ESPRESSO House 分别以 5 个和 3 个国际和地区排名二三位。
国内也比较常见的 COSTA 在两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Tims 只在加拿大排第一。
注:瑞幸咖啡在 2023 年收入首次超越了星巴克中国区。
Allegra Group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 49,691 家咖啡店,同比增长了 58%。咖啡店门店总数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拥有品牌咖啡店最多的国家。
整个东亚当前咖啡店总量接近 12 万家,中国、韩国和泰国位居东亚地区的前列。
从品牌方角度,星巴克和瑞幸双雄并举,库迪咖啡位居第三名。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2 年年底中国大陆一共有约 13.8 万家现制咖啡门店,其中连锁门店占 32%。2017-22 年连锁门店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2%,连锁化率在过去逐年快速攀升。
从区域分布来看,咖啡门店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沪地区;西南区域正在快速增长。
预计 2027 现制咖啡渠道零售规模可达 1,906 亿元,门店总数将突破 24 万家,其中连锁门店将占据 34%。
欧睿国际的数据现实,2022 年中国街饮渠道零售规模为 1,246 亿元,预计未来五年 CAGR 可达 8.5%。预计到 2027 年街饮渠道零售规模会超过 1,900 亿元。
从门店数量方面,2022 年全国门店数量为 40.6 万家,其中连锁门店占据了 52% 的比例。预计到 2027 年门店数量会增长到 46.9 万家。
如果是商品类销售,电子商务线上渠道大幅代替了线下渠道。
但这个趋势并不是全部,实际上一些现场服务类业态在持续增长,比如:饮料及冷饮服务的门店。
以咖啡厅为例,线上流量反倒会为线下带来更多生意。
“Drive through” 即汽车穿梭餐厅,提供不必下车的快餐外带服务,取餐快,不聚集。
根据 WSJ 的报道,美国主流快餐品牌中,KFC 的汽车穿梭餐厅的等候时间是最短的,只要 5 分钟。
从客户体验角度,既然都是快餐店了,“快” 应是关键衡量维度。
星巴克在全球的门店数超过三万家,如何保证每家门店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和效率是其运营水平的体现。规模扩展性是判断一个生意或一家公司体量的关键指标。
在 WSJ 读到一些星巴克如何做产品研发的介绍。下图是星巴克技术实验室的一位咖啡师演示了制作定制冰焦糖玛奇朵的耗时过程。
其会测量并优化一杯咖啡的典型制作工序,包含对各种新设备的测试。
星巴克在北美的门店以前平均每天交付 1200 份订单,目前正打算提升到每天 1500 份订单。单位环节效率提升的效益是相当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