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a 基于 SaaStr 整理的数据,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 2013-2023 年在美股上市的 34 家代表性公司。
这些创业公司 IPO 时,创始人持有的股份平均为 22%,持有 50% 以上股权的一共只有三家(Atlassian、Zoominfo 和 Klaviyo)。
一般来讲,创业公司的 “创始人团队” 通常在 2-3 个人。创始人之外,会陆续雇佣其他人员作为员工,并分配一定的股权。
那典型创业公司前十位员工的股权会有多少呢?
根据 Carta 公司的研究,按中位数计算,创始人之外的第一名员工可以拿到 0.96% 的股权,而第十名可以拿到 0.08% 的股权。
假设这家创业公司最终做到 “独角兽” 级别,即十亿美金市值。那第一名员工和第十名员工的股权价值分比为 960 万美元和 80 万美元。(此假设先不考虑融资后的股票稀释等情况)
所有创业公司中,能成长为 “独角兽” 已经算凤毛麟角了。第十名员工进入的时间
2022 年全球资本市场的总市值约 100 万亿美元。“木头姐” Cathie Wood 领导的方舟基金(ARK)最新的预测,到 2030 年这个数字会提升到 300 万亿美元。
ARK 认为,具体变化主要是有一系列颠覆性创新平台贡献,包括:AI、储能、机器人、细胞多组学测序、公共区块链。这些新技术平台的市值将从 2022 的状态提升 15 倍到 200 万亿美元。
而对比而言,其他 “传统” 企业的总市值变化不大。
植德律所合伙人张文良律师:我做了二十年不良资产;到我这里的 case,全都是出问题之后的…
今年股权投资领域一地鸡毛 … 股权对赌纠纷、债券纠纷、股权质押纠纷 … 每一轮的融资股东协议,居然有新签约协议的“主体”都不完整 … 各种低级错误。
一个小学生在一个错误的行业很难完成一个正确的收购。
不良资产规模起码在10万亿以上规模。
以前并购都是“向上”看的,现在没有向上的机会(没有好标的),现在应该看“向下”的机会,即:特别地板价的“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