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进一步恢复增长,以 2011 年为基数,总票房提升到了 23x 倍,总人次 18x 倍,总场次提升到 16x 倍。
2011 到 2024年,平均票价涨了 37.8%。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以 2023 年最火的五部电影为例,“想看” 电影的人群中,四线城市贡献了 40% 及以上份额,其次是二线城市(大部分是省会)。
#消费下沉的重要性
点映,指在某部电影公映前,个别城市和个别影院的预先放映。请媒体、影评人、热心观众等提前看,实现新品上市的大规模造势。
从 2023 年暑期档看,点映已经成为电影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大规模点映,给口碑发酵预留更多时间。
对于体验类产品和服务,通常不是严格意义的刚需,“如何创造并激发需求” 很重要。
2023 年暑期档票房有多部新上映电影实现了 10 亿元票房记录。截止到 8 月 14 日,本年暑期档票房收入接近 170 亿元。很可能会超过 2019 年 177.8 亿的票房纪录。
电影作为代表性的文化类产品反映了消费恢复的趋势。从近年票房 Top 10 分布看,现实题材和国产电影取得了大幅进展。
艺恩咨询的数据显示,2023Q1 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 158.6 亿元,同比增长了 13.3%。 因为春节档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各大制片方也会力求投放其最重要的作品。
对比 2022Q1 和 2023Q1 票房 Top 15 的影片分布。从数据上看,感觉就是非常类似。两部超级头部贡献了五六成的票房收入。其他层次这两年也很类似,有兴趣的朋友可留意附图 2。
一部成功的电影,可能会以不断翻拍续集的方式来获得成功。通常此类系列电影的 IP 也会沉淀下来,粉丝经济和周边配套商品的销售也有机会。
美国电影市场累计收入最大的六个系列:① 007 系列,② 星球大战,③ 蝙蝠侠,④ 哈利波特,⑤ 蜘蛛人,⑥ 钢铁侠。
2023 年春节档的电影也是很火爆。除了流浪地球有机会成为有延续生命力的 IP 外,还有一个系列春节档延续了多年,就是 “熊出没” 系列。
2023 年的最新一部《熊出没 · 伴我 “熊芯”》票房也破了 10 亿元。
WSJ 汇总了美国市场今年以来票房收入最高的十部电影。《壮志凌云2》、《奇异博士2》、《侏罗纪世界3》 位居前三位。
从上映周期看,第一个月是影片票房最多的时期,之后每周就逐渐衰减了。但《壮志凌云2》仍然取得了极长的票房增长周期。
根据 Box Office Mojo 和 Barclays 的研究,美国市场历年 Top 10 票房收入电影中,新片上映的第一个月始终贡献了最大票房收入。
值得关注的是比例的变化, 1997 年第一个月贡献了55% 总票房收入,而 2019 年这个比例提升到 85% 以上。
背后的原因,不知道是因为新片层出不穷,还是因为消费者对热点的注意力周期缩短。
华尔街日报绘制了一张图,比较了 2008 年以来中国和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对比。
2019 年以前北美的电影票房一直稳定在 100亿美元以上,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和 2021 出现了大幅减少。
中国的电影票房则呈现一条相当高的增长斜率,一直延续到 2019 年。
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冲击是明显的,但由于中国大陆高效的疫情控制,2021 年的票房收入对比疫情前取得了较大恢复。
中国也连续两年票房收入超过北美市场。
来自艺恩电影智库的数据,从美国引进的动画电影近年的票房排名。
2015-2019年票房过亿美国动画共计33部,其中迪士尼占8部,其次是皮克斯、照明娱乐, 分别占6部、5部。三家累计占比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