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rketer 最新的研究显示,Tiktok 正在成为美国 18-54 岁人群使用热度最高的社交网络平台。超过了 Insagram、Facebook、和 Snapchat。
而且从具体每天平均使用分钟数看,Tiktok 的领先程度相当大。
eMarketer 于 2023Q3 修正了年初的预测,围绕美国社交网络的广告开支。
出于对线上消费影响力的持续看好,eMarket 估计到 2026 美国市场在社交网络的广告开支将突破 1,000 亿美元。
什么是创造者经济(Creator Economy)?它被定义为由独立内容创作者、策展人和社区建设者建立的一类业务,包括社交媒体影响者、博客作者和摄像师,以及旨在帮助他们实现增长和货币化的软件和金融工具。
更通俗的理解就是各种网红经济。达人们通过创造内容来获得粉丝关注,并获取广告、带货或其他类型的收入。
根据 SignalFire 的估计,国际市场内容创作者的用户规模有 5,000 万,其中全职投入的 “Professional Creators 职业创作者” 有 200 万以上,而业务兼职投入的 “Amateur Creators 业余创作者” 数量为 4,670 万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因为收入增长放缓,而巨资投入开发元宇宙进展也不利,导致股票大幅下滑。
对于这家社交网络巨头而言,打造广告之外的收入第二曲线是艰难的。Twitter 亦是如此,收入绝大部分都是广告。
广告仍然是社交网络营收品类的绝对主力
Pew Research Center 抓取了 2020 年 5 月到 2021 年 3 月的 Twitter 用户发帖,并进行了发帖人年龄和内容分析。
18~49 岁的用户发帖中,时政类内容偏少。而对于 50 岁以上的用户则大为不同。
50 岁及以上用户发帖量大致占据了 Twitter 总贴的一半。所有时政类帖子中,有 78% 来自 50 岁以上人发送。
网红(Influencer)和意见领袖(KOL)正在成为营销工作重要力量。
根据 eMarkerer 的调研,预计到 2025 年 80% 以上的美国公司会使用网红来进行营销工作。
从社交媒体平台的选择上看,Instagram 一直是最主流的选择,其次是 Facebook 和急速上升的 Tiktok。
Data.AI(前 App Annie)的监测数据,2021 年美国 Top 5 社交 App 分别是:Facebook, Tiktok,Instagram,Facebook Messenger 和 WhatsApp Messenger。
2018 年美国用户平均每个月会花费 6 个小时在社交网络 App 上,2021 年这个数字猛增到 26 小时,主要是因为字节跳动旗下的 Tiktok。
从增加的时间看,字节跳动 Tiktok 一家的增涨幅度超过了 Facebook 几个 App 的总和。
仅仅过了三四年,社交媒体从图文时代跨入视频时代。与此对应的就是,美
社交网络作为 “应用之王” ,最能反映各国市场的差异性以及全球性。
来自 App Annie 的监测数据,2020年日本社交网络 Top 5(按用户使用时长)为 Line、Twitter、Instagram、TikTok 和 Facebook。
本土的 Line 继续占据首尾,呈下滑趋势,这不是一个好信号;因为新冠疫情,整体来看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更多了。
Tiktok 取得了极大的增幅,从 2019 年的第三名跃升到 2020 年的第一名。
用户规模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发展之基础。以 Facebook 为例,前五大市场为: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墨西哥。
可以看到印度目前只有 2.8 亿用户,和印度 13 亿人口比起来渗透率并不高。原因可能和文字普及率、移动通信的覆盖、终端及上网费率有关系。
从发展潜力看还有很大的新用户空间,也侧面验证了为什么 Facebook 等巨资投入到印度运营商 Jio 上来。
同为全球社交网络的领头羊,Facebook 和Twitter 在公司收入、员工等各方面均呈现了很大差距。
The Economist 引用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研究院的观点:
- Facebook 本质是一对一或一对几的网络,复制了现实中朋友、家人或同事之间的那种社交关系;
- Twitter 本质是一个现代的 “演说者之角”。
人人都需要朋友圈,但演讲台不是。
我们可以对比微信和微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