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man Sachs 预测中国即时零售的市场空间在 2030 年会超过 1.5 万亿人民币,对比 2024 年的不到 6,000 亿人民币会有大幅度提升。
从玩家分布角度,预计到 2030 年美团可拿到 62% 份额。淘宝和京东的份额则分别有所下滑。
引出一个话题:传统电子商务的配送是相对低频,而外卖配送是相对高频。一般高频打低频是比较有优势的。美团从外卖配送到即时零售,看起来更有优势。
AlphaWise 的调研,美国消费在了解或触达某项产品,其首先选择什么样的 App 或网站?
从调研看,Google 仍然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提及比例。ChatGPT 等工具还处于较低水平。
因为广告是互联网第一大收入类别。而触达产品是典型的广告展示场景,如果生成式 AI 工具在用户触达产品上得到有效提升,必然会影响数字营销的格局。
根据贝恩咨询的研究,2024 年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商务交易额(GMV)达到了 2,630 亿美元,2022-2024 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数字经济(不含互联网金融)的收入也达到了 89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
从细分领域看,电子商务购物和在线媒体是最大的两块收入构成。
附图来自投资银行高盛的研究,根据 GMV 交流额看各家电子商务平台的份额变化。
预测到 2026 年,淘宝天猫合计的份额为 30%,京东为 16%,拼多多为 21%,抖音为 22%,快手为 7%,微信视频号为 3%。
从整体趋势看,短视频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也带走了 “电子商务的用户购买行为”。
Temu (拼多多旗下)和 Shein 两家源自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正在 “精耕” 美国市场。Shein 的用户量爬坡早一些,Temu 则是 2023 前后在迅速崛起。
贸易战以来,Tiktok(字节跳动)、Shein 和 Temu(拼多多)很多程度改变了美国本土市场社交视频和电子商务格局。
宏观环境未必是积极正面,但对于具体玩家来说,机会总是有的。
即时零售是通过线上即时下单,线下即时履约,依托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本地即时需求的零售业态。
和传统电商相对满足 “计划性需求” 不同,即时零食更多是满足即时性需求,配送时间通常在 30 分钟到 2 小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突破了 5,000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的规模会达到 2022 规模的三倍。
风险投资机构 OpenView 的调研数据显示,基于 Tiktok 的 B2B 营销 2023 年比 2022 年有了相当的提升。
但从买家规模看,提升主要来自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而针对大型企业的买家活动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ABI Research 研究显示,到 2030 年生成式 AI(Gen AI)会给十二个主要行业带来 4,500 亿美元的价值。
零售和电子商务将会是最大收益单元,生成式 AI 带来的价值可达 1,421 亿美元。
电动两轮车是物流快递、代跑腿、即时配送等服务的必备工具。城市居民便利的生活几乎都和两轮车有关系。
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2022 年全球电动两轮车超过了 8 亿辆,其中中国区销量达 6 亿辆以上,占据绝对的份额。
根据 CNNIC 的统计数据,2017 年中国境内网站数量高达 533 万个,处于历史最高点。随后五年网站数量持续下跌,到 2023 年 6 月数量为 383 万个。
网站下跌的原因很多,可能比较代表性的是创业浪潮消退,以及大量商户和应用类流量更依赖超级 APP 内的小程序或店中店。
可类别的逻辑是:境外市场电子商务有大量的独立 Web 站,而中国大陆主要是商户在淘宝或社交媒体上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