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Wise 的调研,美国消费在了解或触达某项产品,其首先选择什么样的 App 或网站?
从调研看,Google 仍然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提及比例。ChatGPT 等工具还处于较低水平。
因为广告是互联网第一大收入类别。而触达产品是典型的广告展示场景,如果生成式 AI 工具在用户触达产品上得到有效提升,必然会影响数字营销的格局。
OpenAI ChatGPT 的搜索功能 SearchGPT 正在被更多用户接受。从第三方网站角度,也可以获得来自 ChatGPT 的用户访问流量。类似网站从 Google 获得搜索流量类似。
根据 Semrush 的监测数据,从 ChatGPT 接收流量的唯一域名数量在 2024 年 7 月到 12 月期间,增长到了 300%。此类搜索流量如果足够大,将会产生新的数字广告和营销机会。
Semrush 还发现了一些用户行为特征,如果用户是通过 ChatGPT 会话来提问,平均提交 23 个提示词;而如果是用 Search GPT 则平均提交 4.2 个单词。
Reuters Institute 调研显示,ChatGPT 的使用频度和用户的年龄是否年轻呈现正相关。
但从高频使用角度,即便是 18-24 岁的年轻人,也只有 9% 的用户声称会每天使用。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 ChatGPT 类 AI 应用距离社交网络等热门传统应用差距还是很大的。
Reuters Institute 和牛津大学的一项调研,针对美国、阿根廷、日本、英国、法国和丹麦用户对 ChatGPT, Gemini, Copilot 等生成式 AI 的工具的使用情况。
以美国用户为例,7% 的每天都在用 ChatGPT(此部分用户算高频用户了),同时有 47% 的人从未听说过 ChatGPT。
此调研结果可以看成是一种数字鸿沟,也可以解读为目前的 AI 助理和大众的普遍需求还有相当距离。
爱立信对北美和欧洲的移动用户上网流量类型进行了分析。整体来看,视频类是占比最高的流量类型,欧洲的比例接近 60%,北美的比例超过了 40%。
从更细分的角度(不同月流量 DOU 的用户群组)和不同的视频类型(对视频大类进行细分)看,社交媒体中的视频(YouTube、Tiktok 等)占比是最高的,其次才是流媒体长视频网站(Netflix、HBO Max、Disney+)。
但,100GB 以上用户群的流量使用更多还是流媒体长视频类。
爱立信针对北美和欧洲移动用户的上网流量行为分析显示,用户行为呈现强烈的 “二八定律”。
具体来说,流量使用前 10% 的用户使用了全网 70% 的流量。北美每月流量(DOU)20GB 以上的用户占全网用户总量的 14%,但使用了 80% 的总流量;欧洲每月流量 20GB 以上的用户占全网用户总量的 17%, 但使用了 81% 的总流量。
北美每月流量 50GB 的用户占总用户数 5%,欧洲则为 7%。
从传统搜索引擎这个角度看,Google 主导了国际市场的搜索赛道,而且份额极高。
但如果把 Search 的范围扩大,Google 只是在通用搜索领域占比高,而考虑到各种垂直细分人群和场景展开后,其他搜索平台的访问量也极为可观。
Datos 基于自身监测数据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美国市场不同类别搜索玩家的用户行为分布。下图横轴是年龄大小,纵轴是性别倾向性(越往上男性占比越大,越往下则男女比例越来越平均)。
美国市场貌似没有 “小红书”,如果绘制一张中国市场的类似图表,那纵轴显然需要调整到 “女性用户主导” 。
数据监测机构 Datos 的研究现实,OpenAI.com 的月度访问量自 2023 年 5 月高点以来,到 7 月访问流量下滑了 29%。这个变化趋势和 Similarweb 之前对 ChatGPT 的流量判断类似。
从单个设备的对 OpenAI.com 的访问次数统计看,无论是低频用户(每月 1-2 次访问),还是较高频次用户(每月 11 次以上) 均在过去两个月呈显著下滑趋势。
T-Mobile 披露了其 5G FWA(固定无线接入) 家庭用户对典型应用的使用偏好。
社交媒体和流媒体是最主力的两个方向。其次是游戏主机(Xbox, Sony PlayStation),这也是以来固网的重要终端。
现在的移动手机 App 已经涵盖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手机 App 的安装和使用变化就是现实生活的映射。
附图来自 Ericsson Consumer Lab 针对新冠期间多个国家 15~69 岁智能手机的用户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