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全球 6G 移动用户渗透率和用户数预测 2035

移动通信大约每 10 年发展一代。OMDIA 预测 2030 年 6G 网络将开始规模发展用户,预计到 2035 年全球 22.3% 的用户将使用 6G。

从渗透率角度,预计 6G 的渗透率速率比 5G 要慢。OMDIA 认为受制于:(1) 消费者未感受到 5G 相比 4G 的足够明显的优势,进而缺乏付费意愿;(2) 电信运营商 5G 投资回报面临挑战,进而对 6G 的投资倾向于保守。

2025-08-10
ChatGPT 的周活跃用户与付费用户

ChatGPT 的周活跃用户达到 7 亿。足够多的(免费)活跃用户土壤,更能支撑付费用户的发展。

截止到 2025 年 7 月,OpenAI 的年化收入 ARR 达到 120 亿美元。而 2024 年底才 55 亿美元。

2025-06-08
从 ChatGPT 看 “用户”、“付费订阅用户“ 和 “收入” 的关系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生成式 AI 应用,ChatGPT 给业界展示了一个样本,如何从用户 User,到付费订阅用户 Subscriber,再到收入 Revenue。

截止到 2024 年 4 月,ChatGPT 用户有 8 亿户,付费订阅用户 2000 万,收入不到 40 亿美元。

2025-05-25
搜索引擎和 AI Chatbot 的使用体量对比 2024.4 - 2025.3

onelittleweb 基于 SEMrush 的监测数据,对 Top 10 的搜索引擎和 AI Chatbot 的用户使用量数据进行了跟踪。

以 2025 年 3 月为例,搜索引擎的日均访问量是 Chatbot 的 24x 倍。如果看十二个月总访问量,搜索引擎是 Chatbot 的 34x 倍。

2025-05-17
全球各地区的互联网用户分布 2025

eMarketer 研究认为,2025 年亚太地区的互联网用户可达 28.734 亿户,远超其他地区。

人口基数大是一方面,互联网渗透率也在继续上升。2025 年亚太地区的互联网占人口的渗透率为 65.8%,预计到 2030 年会提升到 70.2%。主要增长来自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2025-05-15
传统搜索引擎的使用量在持续 “轻微地” 下滑

Similarweb 的监测数据显示,传统搜索引擎的使用量在持续 “轻微地” 下滑。ChatGPT 等 AI 工具可能正在分流用户,还值得留意的是 Tiktok 等社交媒体的站内搜索。

无论怎样,就结果来说,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很主力的品类,现在全球流量不增长了这是事实。

搜索引擎进入“存量运营” 时代 ?

2025-05-13
2024 全球互联网服务 Top 10 流量排名

Cloudflare 监测数据现实,从互联网业务的 HTTP 等访问量角度,2024 年 Top 10 分别是:

(1) Google

(2) Facebook

(3) TikTok

(4) Apple

(5) AWS

(6) Microsoft

(7) Instagram

(8) YouTube

(9) Amazon

(10) WhatsApp

2025-05-13
中国 PC 桌面端 AI 网页应用的用户规模

Quest Mobile 监测数据,中国 PC 桌面端 AI 网页应用的用户规模的增长态势并不乐观。

除了 AI 综合助手,其余类比都是负增长或停滞状态。即便是前者,半年多增长 7.5% 对于一个新兴赛道来说,也算很低的速率了。

如果你的 AI 应用的商业化进程,尤其是如何创造收入感兴趣。那更应该留意桌面端的进展。

以国际市场为例,ChatGPT 的营业收入规模远超别的 AI 应用,而 ChatGPT 的用户访问量目前的大头仍是 PC 桌面端,而不是移动侧。

究其原因,可能用户把 ChatGPT 当成生产力工具(做作业也是生产力),而干活基本都是

2025-05-13
中国 AI 应用的用户市场规模 2025.3

Quest Mobile 定义了三种典型的 AI 应用技术形态。一种是 PC 网页版,另外两种是原生 APP 和在其他 APP 中的应用插件(In-App AI)。

从其监测数据看,2025 年 3 月,网页版有 2.09 亿用户,原生 APP 有 5.91 亿用户,应用插件类有 5.84 亿用户。

手机厂商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过预置手段,其在原生 APP 中有 4.81 亿用户。

2025-05-04
中国生活服务行业 Top 10 应用

QuestMobile 监测数据显示,泛生活服务行业 Top 10 应用中,美团、饿了么、中国移动用户量位居前三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位居第 7 和 8 名。

从渠道分布看,中国联通、美团、大众点评和官方 App 占比高。而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访问流量中 60~70% 来自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