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数字孪生、IoT、区块链等技术的结合,将带来供应链物流领域的更多新价值创造可能。
附图来自罗戈研究和唐隆基的归纳。
根据媒体披露,2013 年时 Amazon 在其库房部署的仓储机器人约为 1,000 台,2014 年则增加到了 1.5 万台左右,随后开始有一个规模上量的爬破过程。
到 2023 年,Amazon 应用的仓储机器人数量达到 75 万台左右,过去三年增速达到新高。
Amazon 预计 2023 将配送 59 亿个包裹,超过 UPS 2022 年的 53 个和 FedEx 的 33 亿个,而预计后面这两家物流巨头在 2023 年的包裹数会下滑。
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配送原本是两个赛道,每个赛道都有自己的主导服务商。而产业边界的模糊在于,超级巨头会不断扩展,而老赛道的原有玩家就很被动了。
#无边界竞争
电动两轮车是物流快递、代跑腿、即时配送等服务的必备工具。城市居民便利的生活几乎都和两轮车有关系。
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2022 年全球电动两轮车超过了 8 亿辆,其中中国区销量达 6 亿辆以上,占据绝对的份额。
零担货运指一张货物运单托运的货物重量或容积不够装一车的货物,可与其他几批甚至上百批货物共用一辆货车装运。
普遍认为零担市场规模大、市场竞争高度分散、整体利润微薄外,也常常提到数以十万计的长尾专线公司未来将存在巨大的整合机会。
根据 Mckinsey 的研究,零担物流实际上由三个截然不同的细分市场组成:(1) 全网快运、(2) 区域网络、(3) 专线物流。
考虑到市场集中度,Mckinsey 认为全网快运是最具长期成长性和规模效益价值的市场,排名前五的头部企业份额已超过60%,是唯一可能跑出 500 亿级龙头的赛道。
PwC 将物流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相关领域定义为三个类别:
(1) 物流业务智能平台,例如:公路货运电子交易平台;
(2) 物流信息智能化,例如:货运、货代软件,协作 SaaS 等;
(3) 物流设备智能化,例如:无人仓储、设备自动化等; 最近三年的并购交易以 (1) 和 (3) 为主。
物流是一个 “很大” 的行业,在中国 GDP 占比一直在 14% 左右。
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物流行业总费用可达 19.3 万亿,2020-25 复合增长率 5.3%。
全部用自己人,还是大量用外包及合作商的人,哪家公司业绩会更好?
传统思维必然是后者,几乎每家公司都尽可能采取非核心岗位人力外包化。
但最近有了一个相反的案例,UPS vs. FedEx,前者(UPS)胜出。
UPS 一退休司机退休,其退休后可以每年拿到 10万美元的养老金(几乎等同于其在职)。
核心背景是,疫情后的财务政策下,美国工人不太愿意重返工作岗位…
新冠疫情让许多传统商业常识变得不成立,例如疫情越严重,股票市场越好;经济看似越受打击,工作岗位需求屡创新高…
#当然仅限北美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 #更多发展中地区持续
物流仓库场景,机器人已是一把好手。很多仓库已经实现了从 “人找货” 到 “货到人” 的转变。
2020 年全球物流机器人分布中,45.4% 是 AGV,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机器人手臂 Robot Arms 紧随其后。
附图数据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基于约 4.9 万辆样本车辆的数据跟踪。
2021 年上半年全国冷链运输总趟次 15,819,645 次。其中每月 50 万趟次以上的只有广东省,而若干省在每月一万次以下。
可见物理区域强度极不平衡,从 5G / IoT 业务创新角度,需要聚焦头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