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和凯度的研究显示,家庭护理类目引领中国快速消费品的增长,其次是包装食品、饮料和个人护理类目。
从细分品类看,上升品类大多与健康、卫生、情绪价值相关。
贝恩公司和凯度的研究显示,电商渠道在中国城镇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市场份额在 2022-2023 未取得提升,电商的销售额增速远低于 2019-2021,甚至更早的时期。
线下渠道中,除了大卖场外,其他所有渠道的销售额在 2022-2023 均取得了增长。
贝恩公司对 2023 年中国城镇消费品市场的研究显示,中国消费品行业在 2023 年取得销售额增长是因为销量的增加,而不是价格。
实际上平均售价几乎保持稳定(没有增长,也没有下降)。
美国广告行业机构 Association of National Advertisers 的调研数据显示,Amazon Advertising 和 Walmart Connect 是目前美国使用率最高的零售媒体网络(Retail Media Networks)。
以沃尔玛旗下 Walmart Connect 为例,其包括了沃尔玛线上商店和线下 4700+ 门店和 17 万个电子屏幕。品牌商可借助这些媒体触点资源发其广告营销活动。
根据尼尔森的研究,中国当前的快速消费品的零售渠道结构中,线下实体零售是中流砥柱(占比 60%)但需进行升级,以期望重新获得增长动力。
其他几种渠道为:传统平台电商(29%)、微信小程序电商(7%)、新兴社交电商、内容电商(2%)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兴零售(1-2%)。
从销售收入、利润等主要指标看,可口可乐的业绩已经达到或超过疫情前的状态。从隔离地区的个案看,可口可乐也是 “物物交换” 时更受追捧的 “硬通货”。
根据亿滋国际(奥利奥、吉百利巧克力母公司)的朋友的反馈,他们的业绩也几乎不受疫情影响。
从整体经济看,疫情的影响一定是长期性的。但,有的行业对疫情是 “免疫” 的。
德勤咨询绘制了一张图,针对中国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细分赛道的 2020 财务表现。横轴是营业收入的同比增幅,纵轴是利润的同比增幅。
食品、化妆品、农产品、家清行业在疫情之下表现良好。服饰、鞋包、珠宝等则呈现下滑态势。
看到浙商证券的两张图表,将全国社会消费品从行业类比和地域进行了拆分。
行业角度:餐饮是社零当中单一体量最大的行业集合。吃喝门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万亿元,占社零总额约40%;其中餐饮4万亿元,占社零总额的约10%。其中30%为在家用餐,70%为在外用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城市能级分布处于分散状态,二线城市占近 半数。二线城市如福州、济南、烟台等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 20万亿元,约占社零总额的52%,为城市分布的大头;其次为成都、重庆、武汉等新一线城市,总额约为8.2万亿元,占总额的21%。
新消费品,作为消费升级大潮的落地体现,正在成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