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星巴克在中国的咖啡及茶饮市场份额达到了 40%。随着瑞幸、喜茶等新品牌的大发展,星巴克份额在 2022 年下滑到 20%。
中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对比发达国家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有广阔的增长潜力。
1971 年星巴克在西雅图开设第一个门店,一直到 1987 年都维持在接近个位数的门店数。
1992 年门店数达到 140 家前后保持了高增长态势。到 2023 年全球开设了 3.8 万家门店。
门店规模数量对于消费者触达,以及供应链成本控制都极为有利。目前中国境内也有六个品牌达到了 1 万家的规模。所谓 “万店” 会成为一个关键指标。
类似麦当劳的汉堡价格,星巴克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拥有大量门店,其咖啡价格也可用于衡量当地的消费水平。
附图是一杯星巴克中杯拿铁(Tall Latte)全球价格一览。瑞士的价格 7.17 美元全球最高,土耳其以 1.31 美元全球最低。中国大陆 4.23 美元也算偏高的价格了。
附图展示了咖啡店品牌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位。星巴克在 142 个国际和地区中排名第一。PRET 和 ESPRESSO House 分别以 5 个和 3 个国际和地区排名二三位。
国内也比较常见的 COSTA 在两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Tims 只在加拿大排第一。
注:瑞幸咖啡在 2023 年收入首次超越了星巴克中国区。
“会员经济” 看似不是新鲜事儿,但实际上,无论是垂直行业的传统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均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以星巴克为例,其在过去七八年的活跃会员增速一直在 10% 以上。
Allegra Group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 49,691 家咖啡店,同比增长了 58%。咖啡店门店总数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拥有品牌咖啡店最多的国家。
整个东亚当前咖啡店总量接近 12 万家,中国、韩国和泰国位居东亚地区的前列。
从品牌方角度,星巴克和瑞幸双雄并举,库迪咖啡位居第三名。
星巴克的运营还是值得学习的,以「圣诞-元旦季」为例,一定要用这类纸杯,还有 “熔岩黑巧摩卡” 之类的产品。
一个很关键的点,一定要在节假日后取消这款杯子和这款咖啡。等到下一年冬季再复现,让你记得这款节日才有的产品。
人对于曾经拥有,然后又失去的东西,总是会有更多印象的... 所谓得不到的才是最好。
创意也可以反复来使用,好像这款杯子和熔岩黑巧产品重复好几年了...
#一年又一年
1989 年为了是否提供脱脂牛奶,星巴克管理层展开激烈的辩论(争论不休),各有各的理由。
CEO 霍华德觉得用了脱脂牛奶就意味着背叛引进意大利浓缩咖啡这一初衷等。
直到有一天,其去咖啡店目睹了一位女性顾客要加脱脂牛奶,但收到店员答复没有之后的无奈和叹气。
霍华德立马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还是赶快试点吧,也别空对空争论不休了 …
① 背景:夏天催生冰的、调和味道的饮品;
② 蒂娜管理了十来家门店,其强烈认为这是机会,开始自己做实验,研发新品;
③ 星巴克时任 CEO 霍华德认为味道并不好,但还是允许其继续尝试;
④ 12个城市大规模试推,一部分用调制机,一部分用软饮料机,前者获胜;
⑤ 星冰乐的名字源自收购的一家公司的老产品名字;
⑥ 1994 年底正式推出,1996 年星冰乐贡献了全部收入的 7%,并被选为《商业周刊》年度最佳产品。
全过程没有冗长繁复的财务分析,也没有咨询公司的复杂分析资料 ……
星巴克在全球的门店数超过三万家,如何保证每家门店提供一致的服务体验和效率是其运营水平的体现。规模扩展性是判断一个生意或一家公司体量的关键指标。
在 WSJ 读到一些星巴克如何做产品研发的介绍。下图是星巴克技术实验室的一位咖啡师演示了制作定制冰焦糖玛奇朵的耗时过程。
其会测量并优化一杯咖啡的典型制作工序,包含对各种新设备的测试。
星巴克在北美的门店以前平均每天交付 1200 份订单,目前正打算提升到每天 1500 份订单。单位环节效率提升的效益是相当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