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荡,或经济下行,不仅是财经类自媒体流行的调调,也是大百姓日常聊天的热门话题。经济环境从高增长进入低增长的 “新常态”,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面临一轮心态的调整期。
而投入太多精力在论证 “经济环境如何不好”,这个意义其实很有限,而且让人心情也不好。
也许我们应开阔思路,多了解一些正在崛起的标杆,对个体可能有启发。尤其是如何在大存量时代找到新的增量。
例如,在所谓消费持续疲软,没钱消费等宏观背景下,希尔顿旗下的欢朋酒店(Hampton by Hilton)开业数已经达到了 400 家。而且绝大部分增长都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发生的。
“类比” 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本能。
每当遇到新情境时,人类会寻求迅速剥离无关紧要的部分,透过事件表象看本质。这是一种人类无法抑制的心理条件反射。
以 < 图 1 > 代表性产品从上市到发展一亿用户需要多少时间为例,受众会条件反射般认为,ChatGPT 的潜力会比 WeChat、Tiktok、Facebook 大得多。
但实际上,ChatGPT 用户停滞增长许久了(OpenAI 最近又进一步免去用户注册要求,看能否再激活一下增长)。
< 图 2 > 代表性企业在前三年的收入,受众很容易得出结论:OpenAI 的收入变现要比 Google、Amaz
附图数据引自高盛的研究,2015 年全球 PC 台式机的平均单价为 516 美元,笔记本电脑平均单位单价为 689 美元。预计 2025 年台式机将达到 769 美元,笔记本电脑将达到 905 美元。
十年时间,两者的涨幅分别为 49% 和 31%。
一些过去的传统思维可能都需要进行修正,比如电子产品越做越便宜。显然就 PC 来说,客观事实可能是越做越贵。
上周 Adobe 花费 200 亿美元收购这两年爆红的在线设计工具 Figma;刚才又看了几个创业公司产品,他们希望代替 PowerPoint。思考了一下,发现一点规律和大家分享。
以美国市场为例,这几年很流行的一种创业方法是:
① 选定一个成熟的赛道,现有主导玩家提供的是传统的软件工具,本地版为主(比如:Adobe Photoshop、微软 Office 系列);
② 通过 SaaS 的方式,提供一些细分的功能(一般是传统本地巨头软件的子集),主打 Web 在线工具(免安装)、团队协作;提供各种素材库;也鼓励用户众筹,把自己的作品作为模板让更多人使用;
① 极简只是看起来,或者使用起来很简单,背后的功夫可不简单,最好的例子就是iPhone;以iPhone 13Pro 为例,背后的芯片、iOS、AppStore 生态系统、工业设计,供应链运作… 哪样都不简单。iPhone 可能是目前各类商品中,单位体积复杂度最高的物品。
② 高复杂度(如果自己搞得定),就意味着自己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能量和信息效率都更高,最终达到低复杂度根本无法达到的状态。
③ 此处指搞得定,能形成生产力的复杂度,不是混乱那个复杂。
④ 极简源自极多,不是从简单到简单。
⑤ 人的成长或者读书亦是如此,遇到某个课题,有一个从浅层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