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 2013 以来十年多时间,外资银行和投行在中国境内交易所的 IPO 融资份额。
2010 年是外资银行参与的最高峰,随后处于低潮。到 2024 年 11 月底,外资银行获得份额为零。
附图是 2000 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产值和全球占比变化。2000 年中国的占比不到 5%,到 2022 年达到了 30%。
引入外资制造,本土企业也同步崛起,这是中国制造成功的关键因素。
其他有些国家制造业也经历了很长时间,但长期是 “工业飞地”。完全靠外资搞来料加工,本土工业化没发展起来
这背后有一些国家层面的公共能力投入,例如便捷的交通、高品质低成本的通信和电力,还有庞大的重工业可以输出巨量很便宜的初级工业品(作为原材料),本土巨大市场的消费拉动(进一步摊低成本)。
这些公共能力是为大规模发展制造业奠定基础,有些 “国家级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