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的新冠疫情带来大量居家办公,推动了全球 PC 销量的大增。较高的基数,也带来了 2022~2023 PC 市场的陆续缩量。
IDC 研究显示,2024 年全球 PC 市场将会重回上升通道。预计 2024 年增幅会达到 1.0%。
从应用场景分类看,企业用的商用 PC 会占到更大比例。
GSA 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4Q2 全球运营商已投资的 5G 网络数量达到 614 个,对比 2020 年有了大幅提升。
这些 5G 网络中,选择了 5G SA(Standalone)技术架构的网络数达到 126 个。5G SA 的占比仍然处于少数水平。
2022 年全球 PC 出货量总计为 2.84 亿部。高盛预计到 2023 年底全年出货量会下跌到 2.42 亿部。2022-2023 这波下滑过程,可认为是疫情隔离导致 PC 采购大增长的回撤。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PC 出货量将重新增长到 2.67 亿部,其中 AI PC(强化 GPU 等)将增加 1100 千万部,是最大的增量品类。
商用 PC 和 消费者 PC 分别增加 7 百万和 6 百万部。
Juniper Research 预测到 2027 年全球乘用车的联网数量(保有量)可达 2.94 亿辆,商用车的数量为 7300 万辆。
商用车在全部汽车的比例大约在 16-20%。
商用车自动驾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干线物流、同城物流、矿区物流、港口物流、机场物流等场景。
根据蔚来资本测算,干线物流自动驾驶的潜在空间约为 7,000 亿元,是所有场景中空间最大的市场,其次为同城物流的 2,500 亿元,矿区场景约为 1,700 亿元,港口物流约为 340 亿元。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对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细分,主要基于运距和载重量。包括,六大轻卡场景和十大中重卡场景。
路线相对固定、受地方排放监管影响较深的场景预计维持快速增长,具体包括以商超配送、快递快运为代表的轻卡场景,与以资源运输、城市环卫为代表的重卡场景等。
面向普通民众的乘用车的新能源已经大幅上量了。那与此对应的商用车呢?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认为,新能源正逐步成为商用车的中坚力量,预计未来 3-8 年新能源市场将快速增长,且能源类型从单一纯电主导向“多能源形式”共同驱动转变。
罗兰贝格预测,到 2030 年中重卡纯电渗透率达 25% 以上,轻卡达 30% 以上,同时呈现出电动、燃料电池、混动并存的局面。
截止到 2022 年 2 月,全球已经有 427 家运营商正在建设或者已商用 5G 网络,分布于 137 个国家。
其中,有 209 家运营商发布了开通一项符合 3GPP 标准的 5G 服务。193 家运营商商用 5G 移动业务,83 家运营商用了 5G FWA(固定无线接入)业务。
有 20 家运营商正在部署或者已商用 5G SA(Standalone)网络。
长期以来,中国的商用车(尤其是货运卡车)是以个体为运营主体。即长途汽车司机(贷款)自购卡车,用于长途运输。
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调研,这一趋势正在迅速变化,预计到 2025 年个体运营的商用车数量将从之前的 80% 下降到 35%。
而来自车队客户和中小企业侧的车辆比例会大幅提升。
貌似很多行业都会经历一个从个体零散,走向集中的过程。之前看过一篇短文,一位久居香港的专栏作者提及,香港曾经有大量的特色的个体餐馆正在消失(各种成本高昂),取而代之的是品牌连锁的分店。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认为,商用车配套服务包括四大模式,分别是:(1) TCO 解决方案,全程托管按实际运营计费;(2) 售后配件服务,维保即备配件;(3) 二手车交易/保险/金融;(4) 车联网。
罗兰贝格估计中国的市场规模在 2025 年可达 5,400 亿元,其中车联网部分为 800 亿元。车联网部分的增速在几个类别中最为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