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的周活跃用户达到 7 亿。足够多的(免费)活跃用户土壤,更能支撑付费用户的发展。
截止到 2025 年 7 月,OpenAI 的年化收入 ARR 达到 120 亿美元。而 2024 年底才 55 亿美元。
Quest Mobile 监测数据,中国 PC 桌面端 AI 网页应用的用户规模的增长态势并不乐观。
除了 AI 综合助手,其余类比都是负增长或停滞状态。即便是前者,半年多增长 7.5% 对于一个新兴赛道来说,也算很低的速率了。
如果你的 AI 应用的商业化进程,尤其是如何创造收入感兴趣。那更应该留意桌面端的进展。
以国际市场为例,ChatGPT 的营业收入规模远超别的 AI 应用,而 ChatGPT 的用户访问量目前的大头仍是 PC 桌面端,而不是移动侧。
究其原因,可能用户把 ChatGPT 当成生产力工具(做作业也是生产力),而干活基本都是
X(Twitter)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高达 150%。其付费订阅权益会员 Premium 中捆绑了 Grok AI 权益,功不可没。
可以作为一个案例,AI 作为一种权益,如何提升传统业务的订阅收入。
ARK 基金绘制了两张图。图 1 是 OpenAI 实现 100 亿美元收入的时长(年份)远小于之前任何一项热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业务。
图 2 是美国消费者对不同品类硬件的渗透率。ARK 预测 AI 硬件的增速也会实现很陡峭的增长曲线。
体现了一种加速度。
大模型目前的商业化,除了开发一个自有应用外,更多是希望通过能力开放的方式,由第三方企业或个人开发者来调用能力,根据使用能力的 API 用量来进行收费。此商业模式也基本沿用了云计算平台的做法。
以 OpenAI GPT 模型为例,假设 80% 的 Token 用于输入,20% 的 Token 用于 输出,2023 年 3 月 1M Token 的 GPT-4 能力消费需要 36 美元,而 2023 年 11 月则为 14 美元。同样 1M Token 2024 年 5 月为 7 美元,8 月则进一步下降为 4 美元。
通过低价策略来保持性价比,是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典型手法
附图对比了智能手机(2007-2010)、平板电脑(2010-2013)和生成式 AI(2022-2025)在美国前四年的用户增长情况。
直观感觉就是生成式 AI 势头很猛,比智能手机还厉害。
但可能这是错觉,为什么呢?
因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商业模式是清晰的,每一部手机都是用户花钱购买的。而生成式 AI 的 App 付费率和存续率情况要落后得多。
The Information 的披露,OpenAI 的 ARR (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突破了 16 亿美元。
距离上次更新(10 月 ARR 13 亿美元)又取得了大幅提升。整个 2023 年是 OpenAI 收入变现的加速期。对比 2022 年其收入一共才 2800 万美元。
最近也有越来越多讨论,大量开发者或企业客户,花了不少钱购买 OpenAI 的 API 做模型训练,但自己训练的应用并不容易收到钱。
淘金 vs 买铲子 ? 经典故事桥段再次重现。
生成式 AI 自己赚钱可能得等到猴年马月,但生成式 AI 的硬件设备采购是肉眼可见。
也许有朋友会举例 OpenAI ChatGPT 的商业变现进展良好,还有 Midjourney 的付费收入数据也很好。
但请留意,这些都是某种 SaaS 或 API 付费。SaaS 商业化在国内市场面临的问题,在生成式 AI 时代可能也会面临。
#淘金 vs. 卖铲子
根据 The Information 的披露,OpenAI 的 ARR (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已经突破 10 亿美元,对比 2022 年提升了 37 倍。
其中,ChatGPT 的订阅用户约为 200+ 万户。OpenAI 还有相当比例的收入来自 B 端,企业侧对 LLM API 能力的付费调用。
除了媒体报道多的技术能力,OpenAI 的产品力和商业化(变现)能力也堪称一流。
抖音和 Tiktok 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互联网公司之一。根据 The Information 的披露,2022 年全年字节跳动的总收入为 850 亿美元,同比 2021 增长了 38%;净利润约 1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7%。
从日活跃用户(DAU)角度,截止到 2022 年底,字节跳动在中国的日活跃用户达到了 8.5 亿(同比增长 13%),字节在海外的日活跃用户达到了 8.4 亿(同比增长 40%)。
一个思考是:字节跳动在海外的收入 2022 年为 160 亿美元,占其 850 亿美元总收入的 19%;而用户数角度,海外的 DAU 占据了总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