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未来,使用电动汽车不断产生的电费是一个天文数字。
围绕充电服务这个环节是否意味着商机呢?Mckinsey 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 2030 年电动汽车充电支撑服务可带来 150 亿美元的价值空间。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部分:
(1) Ancillary grid services 辅助电网服务:在电力需求高峰时,将电动汽车电池里面的电力反向卖给电网;在电力价格下滑时,再重新充电。(注意:一天 24 小时电价是变动的)—— 此项收入或成本的节省空间为:16 亿美元@2030年。
(2) Procuring renewable power 获取可再生能源:以加州为例,一些新的法规开始要求家庭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用这些电能给特斯拉汽车充电。—— 此项收入或成本的节省空间为:86 亿美元@2030年。
(3) Energy-management services 储能管理服务:车队运营者再电价低时,用电池组等手段批量存储电能,价格高时再使用这些电能。—— 此项收入或成本的节省空间为:44 亿美元@2030年。
从 5G 网络通信角度,值得关注的是汽车和电网之间的互动,还有储能单元的监控管理等;这个互动过程可能是计算机之间的互动,对数据采集、算法分析等(例如:需求预测)有相当要求,这也是创新的机会。
这些都需要有一定品质的通信连接做支撑;具体品质需求要到什么程度,需要做细节 Use Case 的梳理。

广义物联网范畴中,汽车/车联网是 “最值钱” 的细分赛道。
窄带物联网,都已经是 “窄带” 了,ARPU 之低是完全可见的;对比而言,汽车则是最理想的大宽带需求场景。
中国 2019 年乘用车自主品牌整车出口 83.9 万辆,放眼未来每年百万级新增出口是完全也预见的(先不考虑新冠疫情);而汽车 100% 联网,并且不断升级所谓的智能化,也是完全可预见的。
如果算上带轮子的工程机械 …… 总之,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
车轮是个好东西,一有轮子就会 Mobility,移动运营商应高度重视带轮子的东西。
智能电网的建设既可以降低全社会的能源成本,也可以降低 CO2 碳排放。
根据 Juniper Research 的研究,2023 年全球智能电网将节省全行业 330 亿美元的成本,预计到 2027 年这个数字会提升到 1250 亿美元。
每 10,000 工人对应的机器人安装量是考量各国和地区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中国大幅提升制造业现代化程度,从 2010 年的 15 台升至 2018 年的 140 台。
5G 用于制造业的生产线是业界关注的重点,但应正视技术能力在工业需求满足上的差距,尤其是超低时延和高可靠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