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图一中间那位的做法;其也认识到外部环境处于风雨中,但自己仍然可以越走越好。
绘制了一个矩阵,纵轴是外部经济和政治环境的状态(正面 or 负面);横轴是个体的内部视角,你是积极 or 消极。
微信群中有不少内容属于“纯情绪类”,反复重复“现在更糟糕了”,“你看我之前就认为会很糟糕” … 而没有啥信息更新;其实对群友时间是一种类似刷屏的资源浪费。如果是支撑如何更糟糕的新案例信息,则是有价值的。
面对糟糕的环境,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呢?也许可以拉长时间轴,同时降低期望。每降低一层期望,就感觉路子开阔数倍。
① 降低期望,② 积极做具体的一件一件事情,③ 等待意外的惊喜,是我的一些做法。
非常清晰的记得,小学四年级时,大人们聊到现在社会糟透了。
“什么世道 …” 这句话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不断有听到。


WSJ 一篇文章提及,随着疫情过去,要求全职现场办公的雇主比例越来越高。根据美国劳工部的调研,2021 年有 60.1% 的企业要求现场办公(极少或者几乎不远程),而这个数字在 2022 年提升到了 72.5%。
这就意味着 “不支持” 远程办公的美国工作岗位增加了两百万个。附图也展示了不同行业工作对远程工作的比例。
看到这些图表,我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场类工作,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既然要求到现场,至少说明人与人直接互动的机会多,被 AI 代替的威胁是相对小的。
也许有一个观点,即支持远程工作程度越高的工种,被 AI 和 ChatGPT 代替的可能性越大?
那最下面那张图就可以 “约等于” ChatGPT 代替的先后顺序 ?
(1) 高增长方向:固定宽带接入、SD-WAN, Managed WLAN;
(2) 降幅大的方向:MPLS、电路出租、Managed router, Managed LAN;
注意:
(1) 具体产品增减,各国差别大;
(2) 最大变数是面临 5G 专网的冲击。
全球有大量废旧矿山,通常有一些体积巨大,挖得很深的坑。除了极少数用来做特色旅游之外,绝大部分可能没有太多二次开发用处。
WSJ 一篇报道介绍了一种思路,将废旧矿山改造为抽水蓄能水电站。
当电力充足时,例如在太阳能或风力发电量大的时候,水会从海拔较低的废弃矿井抽水,储存到海拔较高的位置。当电力需求高或供应不足时,水被释放出来,重力将其通过涡轮机向下输送,以产生水力发电。
储能本身就是一种绿色产业,利用废旧矿山在叠加一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