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全球最大的民宿短租平台 Airbnb 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一方面,新冠疫情对于共享住宿这种 “疫情影响” 强相关企业带来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对比传统酒店行业Airbnb 的恢复情况要好很多,也展示了其未来增长潜力。
12月10日, Airbnb 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上市首日,Airbnb股价报收144.71美元,超出发行价112%。按照周五的收盘价计算,Airbnb现在的市值达到 831.9亿美元,比两大连锁酒店巨头万豪(416.8亿美元)和希尔顿(290.6亿美元)的市值加起来还要高。

新冠疫情对共享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到底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则要具体看业务赛道。
华尔街日报的一张图表展示了今年美国两大 IPO Airbnb 和 DoorDash 历年估值/市值的变化情况。
Airbnb 共享住宿,一定程度用民宿代替酒店,目前其预订率恢复好于万豪等传统酒店。
DoorDash 则相当于是 “美国的美团”,这也是硅谷开始对标中国的代表性案例。
Airbnb 是 YC 孵化器孵化的代表作品,其 2008 年从 YC 毕业时面向外部寻求融资,很多 VC 都认为其 “目标市场过小” …… 后来 2009年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
值得说明的是,红杉资本也是 Doordash 的早期投资人。
蚂蚁金服上市在即,华尔街日报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大型科技公司和支付公司 IPO 时的市值以及当前的市值。
容易得出的结论是:对比 IPO 时的市值,这些企业后来的市值都涨了很多倍。
贝恩公司针对美国和欧洲的 500 名工业互联网决策者的调研发现,从 2018 年到 2022 年,开展 PoC(概念验证)的企业增长了 20%。预计到 2026 年,还会再增加 20%。
就 PoC 而言,几乎所有的验证都反馈 IoT 降低了生产成本或提升了收入(30-40%)。
但,另一方面,这些 PoC 项目的规模复制应用进展并不好。五分之四的调研对象反馈,他们的 PoC 项目能规模实施的比例低于 60%。
主要障碍中,项目集成工作过于复杂、IoT 厂家能力不够、全周期支持成本过高是 Top 3 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