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荡,或经济下行,不仅是财经类自媒体流行的调调,也是大百姓日常聊天的热门话题。经济环境从高增长进入低增长的 “新常态”,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面临一轮心态的调整期。
而投入太多精力在论证 “经济环境如何不好”,这个意义其实很有限,而且让人心情也不好。
也许我们应开阔思路,多了解一些正在崛起的标杆,对个体可能有启发。尤其是如何在大存量时代找到新的增量。
例如,在所谓消费持续疲软,没钱消费等宏观背景下,希尔顿旗下的欢朋酒店(Hampton by Hilton)开业数已经达到了 400 家。而且绝大部分增长都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发生的。

中国有各类酒店 31.6 万家,一些酒店已经开始使用配送机器人代替人力服务员,疫情之后可能会加剧这个趋势。
根据广证恒生的研究,酒店服务机器人可代替的人力空间数量为 5.2 万人, 每年可代替人力的成本为 25 亿人民币。
2018~2020 自动驾驶汽车在部分国家的城市进行现网测试。推崇者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的完全普及,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型效益。
Mckinsey 为此有一项研究,其假设从现在到 2030 年,自动驾驶在美国会经历城区部署,部分乡村部署,到大部分地方的运营。会产生的经济效益会超过 8000 亿美元 / 年。
Mcksiney 将这些经济收益分类为三部分:(1) 塞车缓解;(2) 对房地产的影响;(3) 安全提升减少的损失。
Analysys Mason 对来自全球一二线电信运营商进行了调研,围绕调研对象所在运营商已经开发和未来 1-3 年打算开展的 5G 2B 行业业务。
排名靠前的前三位是:
(1) 娱乐、媒体和赛事运动;
(2) 智慧城市;
(3) 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C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