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业务应用运行在数据中心服务商的算力之上,互联网应用商通常会租用数据中心,或者购买第三方公有云服务商的算力。
但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Hyperscaler)而言,其会投入极大的投资(CAPEX)自建数据中心,无论是给自己业务使用,还是以云服务(IaaS、PaaS)方式销售算力给其他应用商。
JLL 预测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自建数据中心的规模在 2021-2026 保持 20% 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


Marvell 和 Dell'Oro 的研究显示,对比 2025 年 5,930 亿美元的数据中心 CAPEX 投资,预计三年后的 2028 年数字将提升到 1 万亿美元以上。
想起我们在 2020 年提出过一个思路 ——“云计算的第二梯队现象”。即,未来的云计算巨头越来越大是必然,那其他玩家就只剩下静静得在巨头旁边看着 ?
我们认为,对于有实力的服务商,比如大型电信运营商,把自己的客户资源、服务资源以及财务资源规划好,完全有机会成为有影响力的 “第二梯队” 云服务商。绝不应该在云服务还在高速发展期,就战略定位自己 “在旁边静静地看就好了” ……
下图貌似也可引发类似思考。
虽然前几年美国运营商在不断剥离数据中心,以期望更轻资产的方式来运营。但从 J.P. Morgan 的研究看,情况可能不是简单的减法。
从数字看,2019年确实是投资低点,增速大幅放缓对比前几年。
但 2020~2021 又开始爬坡。J.P. Morgan 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30% 的年增长,这可是不小的数字了。
联想到和一些从业人员的讨论,如果你的计算存储需求很弹性,颗粒度也比较小,租用公有云是比较划算的。如果你的需求相对可预测,而且体量很大,自建可能更划算(而且公有云一样很贵)。
有点类似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你是愿意做房东呢,还是愿意仅仅做租客?
Synergy Research 把全球数据中心从使用角度归纳为四类:(1) 超级互联网公司的自建;(2) 超级互联网公司的租用;(3) 非超级互联网公司租用的主机托管;(4) 企业自有数据中心的本地部署。
趋势就一条:超级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自建,也越来越多租用。
#算力时代的强者愈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