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了一下某大型互联网公司自研的 OKR 系统。
Q:为什么要自主开发,而不购买第三方的专业 OKR SaaS?
A:这东西多简单啊…
Q:贵司的财务软件呢?
A:用友金蝶的某一家。
Q:为什么不自研?
A:这多费劲啊,没必要自研。
绘制了一张图,财务、ERP、CRM 和 OKR 的赛道宽度对比。
OKR 的宽度可能撑不起来一个大型产品;前几个名词都可以有很大的预算开支,可以养活大产品。
我发朋友圈后,一些朋友补充了观点,摘录一下有价值的部分:
(1) ERP、财务和 CRM 属于刚需,如果出故障,生产流程就停了。OKR 系统如果出故障,公司运转并不会马上出问题。而且退一步, 用 Excel 也可以代替,效率低一点也没事,至少短期没事。
(2) ERP 和 CRM 属于 “硬核工具”,OKR 更多偏文化和机制。文化和机制当然很重要,但其很抽象,很难具象成一个 “硬核工具”。
(3) 原图把 OKR 列入 HR 的一个范围,显得 “窄了”。但从实操角度,公司总需要找一个部门来具体牵头执行。

偶得一句话:好莱坞这么多年仍然保持了作品的水准,这是因为 Studio 还是会按照创作者的意愿来创作,而不是完全按照市场导向。
即,既然是创作,就应该是创作者来定。当然,好的创作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同时还可以得到足够的市场客户认可。
Financial Times 基于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的数字绘制了两张图。图一是中国自 1994/95 以来的 GDP 增速的预测值和实际值。
图二是中国 GDP 增幅的构成变化。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三者对经济增长比例的贡献一直在变化。
也可以有多种角度的解读。
Dell’Oro 研究显示,2023 年中国运营商供采购了 2300 万套 FTTR ONT(光猫)设备,其中主光猫和从光猫的比例大约是 1:1.01。
截止到 2023 年底,中国运营商拥有 FTTR 订阅用户约 3,500 万户,预计到 2024 年可提升到 4,800 ~ 5,300 万户。到 2026 年有望达到 8,000 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