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6 和 5G 是目前企业客户市场最受瞩目的两种主流无线技术。从技术和功能定位上,两者存在不同,但也存在一定的重叠之处。
附图来自德勤的调研,可以看到:
(1) 室外、园区外和移动场景:5G 更优;
(2) 室内、园区内和固定场景:Wi-Fi 更优。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 “优” 或者 “不优”,两者的重叠选项部分是非常大的。这是与传统的 3G 和 4G 时代所不同的。
从实践角度,真正应用面临选择时,目标地域并非白纸一块,而是已经有大量的现有网络(含各种老 Wi-Fi 在运转)。企业 IT 人员通常不希望去改变这些已经运转正常的 IT 系统,希望新部署的应用是 “叠加”、“新增”,而非 “代替”。
此逻辑下,技术方案的决策因素则复杂得多。

每 10,000 工人对应的机器人安装量是考量各国和地区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中国大幅提升制造业现代化程度,从 2010 年的 15 台升至 2018 年的 140 台。
5G 用于制造业的生产线是业界关注的重点,但应正视技术能力在工业需求满足上的差距,尤其是超低时延和高可靠的应用。
德勤对美国 415 位计划应用 5G 或者 Wi-Fi 6 的大型企业的网络主管进行了调研。
受访高管们不仅仅将 5G 或者 Wi-Fi 6 看作是前一代网络技术的迭代升级,而是作为一项帮助企业运营、产品和服务转型的助推器。
受访者中有 86% 的人认为这些高级无线技术将在三年内改变他们的组织。
图 2 是企业期望部署的应用场景(Use Case)。
B2B 型企业的收入评价中,客户集中度是一项典型的维度。如果客户过于集中,例如 90% 收入来自单一甲方,通常被认为比较有风险,不够均衡。
而如果客户很分散,可能又面临产品标准化的考验。此处应留意和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以及 SaaS 公司的差别,虽然他们的客户也是企业,但产品模式本身是标准化模式。
以台积电 TSMC 为例,作为先进制造的代表性企业,仅从客户收入份额角度,其头部客户(7~9 家)贡献了 70% 以上收入。而单一大客户份额均不超过 20%。可能称得上是一种优秀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