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而言,移动网络的每 Mbit 流量传输是比固定宽带贵很多的。但,5G FWA 现在在一些地区(尤其是美国)增长很快,这有几方面原因:(1) 当地光纤宽带的覆盖能力有限,有大量地区缺少固定宽带基础设施,这为 5G 带来机会;(2) 5G 移动网络的容量存在空余;(3) 固定宽带 ARPU 高,为 5G FWA 创造了价格空间。
Analysys Mason 的一项研究显示(下图),如果某个网络的负载在 2021-2023 状态,5G 移动网络容量存在空闲,此刻用来发展 5G FWA 是很合算的,因为复用了移动业务的 CAPEX 和 Opex,可认为是零成本。
但如果是 2024-2025 状态,5G FWA 占了流量的大头,通常运营商不愿意为纯固定业务投资建设 5G 网络。

作为一种综合型的网络承载技术,5G 在多个领域都有发挥的空间。根据 OMDIA 咨询公司的研究,到 2027 年全球现网的智能手机中有 53.1% 支持 5G,便携式设备有 39.8% 支持 5G,IoT 则只有 7.5%。
IoT 渗透率低有其客观原因,因为低功耗类、窄带的 NB-IoT,eMTC 等会是大头。一般来说,5G 更适合流量带宽比较大的 IoT 场景。
智能手机用户每月使用多少流量(DOU)是反映全球移动通信用户使用行为的基本指标。
根据 Ericsson 的研究,全球目前月均用户流量在 15GB 左右,预测到 2028 年这个数字将增至 46GB,年复合增长率为 21%。
预计到 2028 年,比北美、东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印度尼尔波不丹、阿拉伯海湾地区和西欧都讲突破 50GB/月。
注:移动流量 DOU 都是 50GB/月,不代表当地数字经济是一样发达。因为不同地区家庭宽带所分流的流量使用有巨大差别。
Mozilla 工程师 Dennis Schubert 通过其参与维护的 diaspora 开源项目的网站访问日志,在过去 60 天的 Web 访问请求中,有 70% 来自大模型公司的爬虫访问。
大模型公司的这种玩法,会在事实上对内容源头的网站产生类似 DDoS 攻击的效果,即大量网站开销来在 bot 机器人。
与之形成对比的,传统搜索引擎 Google 和 Bing 的爬虫只占了网站访问负载的 0.3% 不到。
传统搜索引擎和大模型理论上都可以给内容源网站引流,但大模型爬虫比例如此之大,越来越多网站会思考 “性价比问题”。
所有网站访问中,来自人类的访问小于 30%。这也会引发一个新的思考,现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很大比例是基于用户注意力售卖的广告模式,本质是眼球经济。
如果大部分访问都不是人类访问,那广告还能否卖出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