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跨越鸿沟
微信指数
Geoffrey Moore 的经典的 “跨越鸿沟” 理论,告诉我们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 “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成功赢得实用主义者的支持,就决定了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成败。
如果是事后诸葛亮角度,等新产品发展 N 年后,我们在来评价这个产品是否跨越了鸿沟是容易的。而对于正在处于发展期的产品,是否跨越鸿沟,或者是否有 “跨越鸿沟” 的潜力,如何判断呢?
临时想到一个小点子,供大家做参考。
微信指数是反映了微信体系内的关键字词频强度。我选取 “iPhone”、“AI”、“5G”、“ChatGPT”、“MWC”、“OpenAI” 六个关键字。
我们可假设 iPhone 是进入主流的产品,其他关键字的指数与 iPhone 的比例,可折算为 “大众影响力” 的程度。
GPT
OpenAI
目前大火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ChatGPT 背后的模型是 GPT-3 或 GPT-3.5。
根据 Open AI 的披露,GPT-3 模型有 1750 亿参数。有媒体猜测下一代的 GPT-4 模型参数多达 100 万亿。
TMT
Bloomberg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绘制了 2005 至今近二十年美股 TMT 板块占标普 S&P 500 的市值占比、收入占比和盈利占比。
就当下而言,19.74% 的收入占比 vs 35% 的盈利占比 vs. 42 % 的市值占比。
市值占比远高于收入占比,也高于盈利占比。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后市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