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硅谷过去几年最红的 2B SaaS 服务商 Slack 向欧盟委员会投诉微软不正当竞争,指控微软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通过将其团队协作通信产品 Microsoft Teams 与其广受欢迎的 Office 办公软件相捆绑,消除了对该产品的竞争。Slack 称,微软这一举动意味着,有数百万人被迫安装Microsoft Teams这款产品,且无法删除它。
我们之前的知识块探讨过 Microsoft Teams —— 企业测协作软件,在新冠疫情这几个月其用户量迅猛增长。
关于 Slack,过去几年太多的文章描述其如何之火爆和完美。我也断断续续关注过 Slack 一些时间,发现 Slack 产品自身有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问题,即:Slack 貌似没有大型企业客户。
(1) 有人会反驳,你看 Slack 有很多大型企业客户啊,你看其官网有很多 Logo,而且还有这些企业用户的人来做案例采访之类。
(2) 但大家有留意么?使用 Slack 的大型企业客户,感觉都不是企业层面来采购,而是企业的某个小组或者某个部门来采购。
(3) 我推测 Slack 的产品逻辑是针对小团队为颗粒度单位,而不是公司。
新冠疫情期间,几乎所有公司,尤其是 IT 预算丰厚的大型企业被迫正面应对远程办公问题,加上微软 “无敌” 的 Office 系列,企业用户选用 Teams 是很自然的行为(只要 Teams 不要太难用);同时听说微软对 200 人 Teams 用户还开始免费。这一高一低的两手用力,Slack 的发展形势显然比较严峻。
回到题头的 Slack 向欧盟投诉事宜,上次类似官司是 2000 年前后,Netscape 起诉微软强行捆绑 IE 浏览器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而在同样微软捆绑 IE 的环境下,Google Chrome 浏览器却飞速成长起来了。
请留意:
(1) 对比 “浏览器 + Windows” 的捆绑,“Teams + Office” 系列的捆绑强多了;
(2) Microsoft Office 的用户根基比 Windows 也强多了 。


风险投资机构 Tremont 的 Kyle Poyar 归纳了 B2B 企业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传统顶级和新兴定价模式。
从软件创造价值中能拿到多少(作为定价)角度,这些定价模式包括:
(1) 传统的套装软件(On-prem,通常安装在甲方企业自己的机房):5%,代表性案例 SAP;
(2) 订阅模式(Subscription):10%,代表性案例 Salesforce;
(3) 基于使用量(Usage):15%,代表性案例云端数据存储和管理服务商 Snowflake;
(4) 基于交付的工作结果(Work):20%,代表性案例 Intercom;
(5) 基于最终业务的成功(Success):25%,通常是交易类业务,按交易成功来收取佣金比例。
...
基于产出结果或效果服务,正在成为企业软件服务,尤其是 B2B AI 应用服务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风险投资机构 Tremont 的调研显示,5% 的调研对象认为 2025 年其所在公司就已经在使用基于结果的定价模式。而 25% 的调研对象则反馈期望到 2028 年会使用基于结果的定价模式。
基于结果的定价模式的难点在于,甲乙方对 “结果” 的衡量单位需要达成共识。
上周 Adobe 花费 200 亿美元收购这两年爆红的在线设计工具 Figma;刚才又看了几个创业公司产品,他们希望代替 PowerPoint。思考了一下,发现一点规律和大家分享。
以美国市场为例,这几年很流行的一种创业方法是:
① 选定一个成熟的赛道,现有主导玩家提供的是传统的软件工具,本地版为主(比如:Adobe Photoshop、微软 Office 系列);
② 通过 SaaS 的方式,提供一些细分的功能(一般是传统本地巨头软件的子集),主打 Web 在线工具(免安装)、团队协作;提供各种素材库;也鼓励用户众筹,把自己的作品作为模板让更多人使用;
③ 基本服务免费,高级服务按月收取订阅费用,所谓 SaaS 的经典定价策略;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