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是相通的。
早上看到附图 5G 不同频段组合示意时,联想到了个人知识积累的 T 型结构。
频率越高可供使用的带宽更宽,理论上可以传输更大量的数据,但覆盖面积的范围相对小;频率越低,覆盖范围会大很多,但带宽更窄,进而传输数据量比较小。
典型的产业实践是通过高中低频率的组合,来兼顾大容量和广覆盖。
个人职业发展与知识积累的 T 型结构,也有类似之处。「罗宾 5G 商业评论」社群创立初始时,也是这样向首批用户介绍:我们推崇 T 型知识结构,兼顾跨界宽度与行业深度。

韩国是 2019 年 4 月 5G 商用发布,和 Verizon 一起算全球首批 5G 商用的市场。和 Verizon 主要是毫米波有限覆盖不同,韩国是首个全国性连续覆盖 5G 网络的国家。
从消费者行为观察角度,韩国的 5G 更具代表性意义。根据 Netmanias 基于韩国科学与信息通信部的数据,2021年 3~4月,韩国 5G 网络流量首次超过 4G。
与此同时,韩国 5G 用户 ~1,400万,4G 用户 ~5,100万。可以看出单位用户 4G 和 5G 流量消费的差别。
对于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无线空口的频率资源是耕作的土地。
每个国家的频率的分配机制存在很大不同,反应了各国的特色。
有的国家是纯商业拍卖制度,有的国家虽然也是拍卖,但附有一定的公益性要求,进而可适当降低成本;中国则是由工信部直接授予许可证(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
附图是 GSMA 的研究,各国当年频率占经营性收入的比例。印度最高达到了 32%,中国则最低。
读到麦肯锡的一张图,对常说的 T 型结构进行了细化。
一横一竖:有些是必须的基本技能,有些是足够专业的技能。
其把技能(Skills)分为三类:① Personal skills(例如与人沟通、讲演);② Functional skills(例如:营销传播);③ Industry specific(例如:电信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