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 研究了中国不同类型便利店毛利率。领先便利店品牌可以达到 35% 的毛利率,而夫妻店则只有 20%。
进一步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毛利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商品的不同类型。
简单来说,即食食品拥有高达 45% 的毛利率;领先品牌可以实现 60% 销售额为即食食品,自然毛利率高。
这背后也涉及到便利店的功能定位,以便利店最发达的日本为例,到便利店吃饭或者购买速食回家,成为消费者定位核心诉求。
便利店一定程度充当了家庭半个厨房的作用,这个趋势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也会有类似情况。

一般来说,用户是比较 “讨厌” 各种 App 推送信息的,因为消息太多,容易形成骚扰。
但根据 Airship 最近针对北美、西欧、东南亚、南美多个国家的调研显示,一定情况下消费者是愿意 “主动同意” 接受品牌商自有 App 的消息推送的。
当消费者得知会得到折扣和个性化优惠作为回报时,他们会选择接受 App 通知消息。
其中,“折扣和忠诚度奖励”(42%)、“针对浏览行为或过去购买的个性化优惠”(21%)和 “由当前位置触发的特别优惠”(20%)三个项目的涨幅最大,在2022年至2023年间各上涨7%。
越是经济不景气,以及通胀等因素,此类诉求可能会越多。
餐饮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品牌连锁门店化。
根据美团的研究,从连锁品牌的不同门店数规模分布来看,百家以内规模的餐饮连锁门店数占比最高, 101-500 家规模的连锁门店数次之。
附件来自华泰证券,其对比了 Web3 当前状态和全球互联网发展历程,主要是从用户数角度。
通过历史类比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手法,方便后人去找位置。尤其是适合心虚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失)的投资人,担心错过下一个巨大机会。当然,此类方法如果要举反例也是很容易的。
看到这张图,我们也想到了一点差别:
Web 1.0 那个时候有相当长时间没有商业模式(或者有少许广告,但量很小),更多还是靠爱好者和兴趣驱动,即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因为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Web3 从比特币等各种加密货币,即便各种应用也都和加密货币有关联。所以一开始,就是 “有钱” 的。参加这个游戏的用户,可能主要是为了获得 “钱”。
信息和钱的差别再于,信息是可以无限复制 N 份,而钱却不好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