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的发展不是单纯技术驱动,更像是用例(Use Case)驱动,即:需要去寻找 5G 有啥应用场景,然后用技术手段去满足这个需求场景。
各种 Use Case 层出不穷,哪些商业化早一些?哪些玩一些?
OMDIA 给出其最新观点:
(1) 将 5G 商业化进程划分为三段,2022年及之前为早期;2023-2025 为中期,2025年以后算后期。
(2) 早期的几个场景,场馆是 5G eMBB 的重要场景;而其他几个(资产管理、智慧大厦、工业传感器)都是 mMTC,我认为是 LTE 版本,而不是 5G 版本;因为 5G mMTC 连相关标准的进度还待定。
(3) 2023 年起,大量 5G 大带宽的场景会路线进入商用时间。
(4) 针对实时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场景,例如:产业协作机器人。OMDIA 认为要到 2025...
根据 Plume 监测的美欧市场数据,美国家庭用户在 2022 年每月流量(DOU)达到了 794GB,同比增长了 123%;欧洲家庭用户每月 DOU 为 356GB。
从终端品类看,增长比较大的是智能电视和机顶盒。而健身动感单车则下下滑了 40.7%,主要原因估计是因为疫情封控的解除影响。
GSMA 认为当前到 2027 年,智能手机采用率和视频观看量将保持上升趋势,推动大部分地区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三倍以上。
中国每用户的流量(DOU)平均可达 50GB/月,这就意味着先锋用户可能会有 100~200GB/月 甚至更高的移动流量需求。
200GB 以上的月均流量会诞生什么应用呢?我们可大胆猜想。
小提示:(1) 抖音崛起过程的背后,是中国移动月均流量从 1.4GB 猛增到 12.6GB 的五年;(2) 再看一下目前抖音短视频的平均画面质量。
人类对清晰度体验的追求是不可逆的,曾经我认为 DVD 是非常之清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