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Sensor Tower 监测的一组数据,围绕 Uber (乘客)和 Uber Driver(司机),展示了国际市场网约车的用户使用行为。
以每月打开过 APP 的天数 15+ 天为指标:2023 年 3 月,Uber(乘客)有 5% 比例,User Driver(司机)有 21% 的比例达到此指标。
User(乘客)每周使用时长接近 12 小时, User Driver(司机)每周使用时长为 200+ 小时。
注:User Driver 每周时长已经超过了(24小时 * 7 天 = 168 小时)可能和平台侧单用户多接入有关。


如果把消费者上网相关的收入进行归大类,可以包括:(1) 互联网接入,通常是电信运营商负责的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收入;(2) 消费者在网上的各种支出,例如:购物、买内容或者游戏充值;(3) 广告,由商家来支付。
根据 PwC 的研究,2017 年,三大类中收入占比最高的是消费者的支出,占比达到了 40%。广告的收入占比不到 30%。
预计到 2026 年,广告占比会提升到 35.1%,成为收入第一大类别。而消费者开支部分则下滑到 33.5% 位居第二位。
互联网网络接入部分的份额整体稳定,2026 年为 31.4%。
Sensor Tower 估计 2021 年 AppStore 在亚洲共形成 130 亿次应用下载安装,Google Play 共性蹭了 520 亿次应用下载安装。
Sensor Tower 预测 Google Play 的下载持续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到 2026 年会形成 740 亿次的年度安装量。
AppStore 的增速则很缓。可能是因为 iPhone 的市场定位中高端客户,每年的总量比较稳定。
全球各种机构每年在 ICT 方面的软硬件投资,即 CAPEX 投资,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从 2016 年 5,000 亿美元左右上升到 2021 年 6,000+ 亿美元。
CAPEX 的投资分布,可侧面反映了不同类别玩家在 IT 和通信网络格局上的资源分布。
根据 Synergy Research 的研究,2016H1 电信运营商占据了 56%,但随后多年保持平稳,到 2021年份额下跌到 44%;而 Hyperscale 大型互联网公有云企业的份额则从 17% 提升到了 27%。
从绝对值看,运营商整体要比大型互联网公司大不少。但请留意背后的差别:大型互联网公司一共只有十家左右;而运营商全球有好几百家。
两者的市场集中度不同,单一企业的话语权更是凸显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