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之所以智能,很大程度体现为其软件升级的 “悄无声息”。消费者只需要点击一个 “确认”,设备就会自动在随后完成升级工作。
就笔者个人体验来说,有三个产品的自动升级印象最深刻。
(1) Apple iOS 升级;(2) 微信的升级;(3) 微软 Windows 的升级。
(1) 和 (2) 基本是很顺畅的,Apple 会提示你 “确认”, 微信则是自己就升级了,默认也不给消费者其他选择。
(3) 微软的升级过程,那就是大事情了,需要至少准备一个充实的下午。
附图是 iOS 13 和 iOS 14 升级过程,前十周的渗透率。很适合作为优秀 OTA 的标杆案例。
各位读者所在产品业务线条的升级是如何的呢?(还是保留无数个版本,越积累情况越复杂)
统一升级(或类强制性升级)除了众所周知的方便运维管理特点外,还有一个关键好处 —— 客户会不断买新的硬件设备。
软件版本的升级过程就是一个促进新销售的过程。

全球智能手机大约是一个 5,300 亿美元的年收入盘子,其中硬件贡献 85% 以上的收入。
Counterpoint 的研究发现,以 2015-2021 区间为例,智能手机的硬件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仅为 4%,而 iOS 的服务收入年复合增长为 23%。Android 的硬件负责增长率为 12%,但 Android 的服务类收入则非常小。
Counterpoint 认为,到 2028-2030 年,Apple 的服务收入可能会超过硬件收入。iOS 的服务设计和商业化走势极其良好。
图 2 是 Apple 和 Google 的代表性服务对比。Apple 的服务基本都有良好的 “付费订阅” 属性,而 Google 的服务则是典型的 “广告为核心”。
知名风险投资基金 a16z 创始合伙人 Marc Andreessen 认为,一个创意出现,必须具备的三个前提因素:⑴ 技术因素;⑵ 经济因素;⑶ 顾客的心理因素。
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很容易理解,而比较难在于 “顾客的心理因素”。
举个例子,前几年企业上公有云,技术上成熟了,公有云可能成本更低,但为什么很多企业还不愿意呢? 以为心理和观念上,还不太容易接受把企业数据跑在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