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预测,到 2023 年底,低轨宽带卫星总数将达到逾 5,000 颗,构成两大卫星星座(SpaceX 已在轨 2,600 颗,OneWeb 已在轨 400+ 颗),为全球各地(包括偏远地区)近一百万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倘若各家公司现有的低轨卫星星座计划均告成功,到 2030 年将有七至十个卫星网络投入运营并形成竞争态势,这意味着共有四至五万颗卫星为逾一千万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预计中国 2023 年共计在轨低轨卫星规模超过 800 颗。2027 年中国低轨卫星网络总规模有望达到 3,950 颗,预计卫星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总投资达 1,690 亿元,卫星运营市场空间可达 7,000 亿元。


WSJ 披露 SpaceX 旗下的 Starlink 低轨道卫星联网项目在 2022 年实现了 14 亿美元的收入,对比 2021 年的 2.22 亿美元取得了大幅提升。
在 2023Q1,Starlink 实现了 15 亿美元收入和 5,500 万美元利润。
“互联网接入” 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因为这个世界有非常多地方的电信网络是落后或缺失的,并不方便接入互联网。
据说,有投资者披露过 SpaceX 在 2015 年的一项预测,到 2022 年可以实现 120 亿美元的收入和 70 亿美元的运营利润。
开发者使用 GitHub Copilot 等 AI 辅助开发工具被认为是本轮生成式 AI 应用层落地的代表之一。
那么,中国开发者为此消费了多少钱呢? 根据 InfoQ 在 2023 年 12 月的开发者调研显示,平均每位开发者累计消费了 328.8 元。
Strategy Analytics 咨询公司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中国三大运营商针对 4G 智能机用户的流量套餐价格的变化。
2014 年,每 MB 价格 0.12~0.14 元。2020 年每 MB 价格下降到 0.005 以下。六年时间下降了十倍不止。
流量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流量性能和单位成本的极速下降,为创新应用的涌现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