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发布了 2020 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我比较关注是 Private 5G(5G 专网)的情况。Gartner 认为 5G 专网处于第一轮高峰的爬坡期,产业给予的期望正在急速上行。
而何时可以达到 Plateau(平稳发展)的状态?Gartner 认为还需要 5~10 年。
注:图 2 是 Gartner Hype Cycle 系列曲线的原理,其认为任何新技术的产生都有一个首轮预期很高,然后跌落在上升的过程,具体包括几个阶段:
(1) 科技诞生的促动期 (Technology Trigger)
(2) 过高期望的峰值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
(3) 泡沫化的底谷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4) 稳步爬升的光明期 (Slope of Enlightenment)
(5) 实质生产的高原期 (Plateau of Productivity)


作为一种综合型的网络承载技术,5G 在多个领域都有发挥的空间。根据 OMDIA 咨询公司的研究,到 2027 年全球现网的智能手机中有 53.1% 支持 5G,便携式设备有 39.8% 支持 5G,IoT 则只有 7.5%。
IoT 渗透率低有其客观原因,因为低功耗类、窄带的 NB-IoT,eMTC 等会是大头。一般来说,5G 更适合流量带宽比较大的 IoT 场景。
专业通信测试技术服务商思博伦绘制了一张矩阵,从成熟度与价值两个维度,展示了 5G 相关的几个技术的位置。
DSS(动态频率共享,同一段频率按需在 4G LTE 和 5G 之前切换)、机器学习(5G 网络缺陷管理和性能管理)、5G MEC(边缘计算)和 5G SA(核心网)是短期成熟度较高的技术。
uRLLC、ORAN 和 5G 专网在成熟度稍晚一些。但看得出来,思博伦认为就价值角度,uRLLC 和 5G 专网更值得关注。
OMDIA 针对全球运营商 5G 消费者业务的资费合约跟踪数据显示,50GB 及以下的套餐占比从 5G 初期的 40% 提升到了 56%。
OMDIA 认为原因是很多运营商的子品牌,或者 MVNO 提供了更小流量尺寸的选择。甚至一些运营商直接用 4G 的资费套餐用于 5G 用户(如果当地 5G 网络覆盖还不够好的话)。
Unlimited 不限量套餐的占比保持在 23% 左右。但需注意,以美国运营商为代表的,所谓 Unlimited 其实是超过额度要限速的。
每一代网络技术都会带来一轮技术红利。运营商适当控制住流量释放的节奏(从价格角度,而不是很低价的倾销),对于 5G 商业变现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