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W Research Center 对比了 1980 年和 2021 年的美国年轻人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里程碑的完成状态。这些里程碑包括:(1) 全职工作;(2) 财务独立;(3) 居住独立;(4) 结婚;(5) 生子。
21 岁年龄段:几乎所有项目 2021 年都大幅晚于 1980 年;
25 岁年龄段:工作方面相对还好,组建家庭方面 2021 年大幅晚于 1980 年;
25 岁的女性:职业和财务独立性,2021 年比 1980 年要提早。
中国估计也有类似的状况,这些里程碑是人生的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的推后会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济持续的发展会推动每个年龄段人口可支配收入绝对值的增加。
但由于老龄化导致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变化,会让这个增幅充满了差异。
从可支配收入的份额角度来对比 2020~2030:
(1) 20~30 岁的年轻人群体份额下滑 5 个百分点;
(2) 55 岁及以上份额持续增加;
(3) 45~54岁的份额下滑 6 个百分点。
这个开支变化对经济和商业有深远的影响。联想到最近看到一个消息,有机构预测中国在 2025 年的成人纸尿裤的销量将超过幼儿纸尿裤。
“类比” 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本能。
每当遇到新情境时,人类会寻求迅速剥离无关紧要的部分,透过事件表象看本质。这是一种人类无法抑制的心理条件反射。
以 < 图 1 > 代表性产品从上市到发展一亿用户需要多少时间为例,受众会条件反射般认为,ChatGPT 的潜力会比 WeChat、Tiktok、Facebook 大得多。
但实际上,ChatGPT 用户停滞增长许久了(OpenAI 最近又进一步免去用户注册要求,看能否再激活一下增长)。
< 图 2 > 代表性企业在前三年的收入,受众很容易得出结论:OpenAI 的收入变现要比 Google、Amazon、Facebook 好很多。
但实际上,整个生成式 AI 在今年会面临严峻的 “进一步的收入从哪里来的” 问题。而 Google、Amazon、Fac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