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区在实施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智慧城市概念相当宽泛,抓不住重点,容易出现很多看似 “正确,又讲不清楚用处” 的情况,切入点也不好找。
也许智慧城市类项目的实施,可从 “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倒推求解,无论是顶层架构设计,还是某个子集方案的提出。
Mckinsey 提出一套智慧城市的 “KPI”,值得参考。
其认为智慧城市应用可将部分关键生活质量指标提高 10-30%,具体包括七个方面:
(1) 安全
(2) 时间
(3) 健康
(4) 环境质量
(5) 社会联系
(6) 就业
(7) 生活成本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从 1~2 线城市逐步向外延伸发展,3~5 线城市是未来三年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附图一是 IDC 估算的中国智慧城市的投资额。2020 年 3~5 线的投资额为 1038 亿元,占整体投资额比例的 58.5%,远高于1线(含新1线城市)和2线城市。
用户上网要么通过移动网络(4G、5G),要么固定宽带(包含家里的 Wi-Fi)。两者通常比例悬殊很大,以美国为例,一般移动用户每月 10GB 左右,而家庭固定宽带通常每月在 400GB 以上。
FWA(Fixed Wireless Access 固定无线接入)是指用户家里的 Wi-Fi AP 不是接运营商的固定宽带,而是通过 4G 或者 5G 上行。随着移动网速的提升,加上当地固定宽带如果能力限制的话,会有一些用户通过 FWA,把 4G 和 5G 当家庭宽带来用,这就会极大的提升每月的移动流量使用。
根据 Tefficient 的研究,目前全球移动网络流量占比最高的是奥地利,其 2019 年移动流量占到了所有流量的 34%。
这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光纤宽带渗透率极低,只有 2% 左右(FTTH + FTTB)。
...
通过建筑面积来衡量数据中心的大小越来越不合时宜,因为越来越多高性能服务器,尤其是用于 AI 计算的机柜是极高计算密度的。通过用电的功耗来度量数据中心的能力是更加科学的指标。
2024 年全球 Top 40 数据中心市场中,美国 Virginia(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达到了 4,694 Megawatts,是全球最高的数据中心。北京以 1,864 Megawatts 排名第二。
需要留意的是变化增速,2023 年 Virginia 的数据中心总功耗为 2,552 Megawatts,而北京为 1,799 Megawatts。
注:数据中心在中国大城市的发展会受到节能减排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