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块 #250620RWBETJ
Top 22 生成式 AI 应用的年化收入 2023.7 - 2024.4
Robin  |  2025-06-20

The Information 汇总了全球商业化相对成熟的 Top 22 个应用的收入情况,2023 年 7 月时总收入还处于 10 亿美元左右的数字,到 2025 年 4 月末,时隔七个季度后,总(年化)收入提升到接近 150 亿美元。

15x 倍的增幅还是相当可观的。

数据来源 The Information
分享链接 http://robin5G.com/250620RWBETJ
延伸阅读
Nvidia Nvidia

从英伟达 Nvidia 2025 财年 Q2 的收入结构看,数据中心贡献了 263 亿美元,而汽车只贡献了 3 亿美元,即便英伟达近年在加强汽车自动化的技术研发。

侧面反映了,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是汽车的 88x 倍。汽车首先是一个物理世界的 “实体大件”。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代表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实际智能化程度。

生成式 AI(Gen AI)在一些语境下被称呼为 AIGC(AI 生成内容)是有原因的。目前访问量大的生成式 AI 应用,基本都是生成某种内容。

2022 - 2023 年期间,舆论非常喜欢把生成式 AI 称为下一轮工业革命。以至于只看公众号文章,感觉一年时间就可以工业革命好几轮。

而汽车行业就是工业行业的代表。如果 Nvidia 汽车板块的收入超过数据中心的收入,也许可认为下一轮工业革命到了。

零售 Sensor Tower

以 Amazon 为代表的线上电子商务一直处于引领位置。传统实体零售商则一度面临 “节节败退” 的局面。

不过,随着实体零售商积极发展自己的数字化战略,尤其是通过 Web 和 App 等数字化工具,直接建立与消费者的联系。

根据 Sensor Tower 的监测,自 2018 年 1 月以来,实体零售商的 App 下载量的增速正在大幅超越传统线上公司。

尤其是疫情的封城,推动了更多实体零售商的 App 下载。

跨越鸿沟 微信指数

Geoffrey Moore 的经典的 “跨越鸿沟” 理论,告诉我们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 “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成功赢得实用主义者的支持,就决定了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成败。

如果是事后诸葛亮角度,等新产品发展 N 年后,我们在来评价这个产品是否跨越了鸿沟是容易的。而对于正在处于发展期的产品,是否跨越鸿沟,或者是否有 “跨越鸿沟” 的潜力,如何判断呢?

临时想到一个小点子,供大家做参考。

微信指数是反映了微信体系内的关键字词频强度。我选取 “iPhone”、“AI”、“5G”、“ChatGPT”、“MWC”、“OpenAI” 六个关键字。

我们可假设 iPhone 是进入主流的产品,其他关键字的指数与 iPhone 的比例,可折算为 “大众影响力” 的程度。